所谓船舶修正总吨,是在船舶总吨基础上考虑进船舶复杂度而算出的船舶度量单位,不仅比载重吨、总吨更能正确反映造船工作量大小,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船价高低和产值大小。因而能比较准确地表示造船产量、造船工作量和造船能力。特别是在产品结构差异很大的国家之间和企业之间进行比较,用修正总吨作为统计单位比载重吨、总吨要准确得多。
今年下半年,中韩造船新接船舶订单量十分接近,就是与修正总吨这个数据有很大关系。进入去年12月份以来特别是12月下旬,韩国三大造船企业发起了最后的冲刺,斩获了一大批LNG船、大型集装箱船、LPG船等大型造船合同,差一点就后来居上反超中国。从12月22日到12月24日,韩国三大船企至少承接了多达150万CGT的新船订单,其中包括总计17艘LNG船订单,而中国船企LNG船接单量则为零。
近年来,我国在高端船型方面不断取得进展,首艘大型豪华邮轮已经在外高桥造船开工建造,沪东中华也签下200亿元大型LNG船订单。
细分船型方面,以2019年底手持订单计,我国散货船以5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韩国的LNG船(83%)、油船(50%)和集装箱船(44%)均排名第一,LPG船建造领域则呈现三分天下格局。此外,韩国在大型液化气船、大型油船、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市场的优势地位突出,其中大型LNG船的市场份额超过90%,几乎处于垄断地位,VLCC、超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的市场份额也超过60%。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当前的产能过剩主要是结构性产能过剩,因此,应着力推进产能结构性调整,继续出清一批长期亏损、建造效率低下、产品竞争力不足的船企,积极布局扶持一批经营效益好、建造效率高、产品竞争力强的船企,并培育大型豪华邮轮、大型LNG船、VLGC等高端品牌产品的研发设计建造能力。
同时,科研设计院所要提升三维设计能力、船型优化设计等,船厂要继续推进智能制造、绿色船厂、信息化系统建设等,配套企业要突破关键设备配套技术,共同打造智能化、绿色化、大型化、高端化、极地化船舶品牌产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此外,建立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体系,包括上游的船舶配套企业、中游的船舶研发设计制造企业以及下游的船舶运营企业,统筹上中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增强我国船舶工业综合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