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事组织(IMO)《防止船舶污染国际公约》附件VI修正案已于11月获得通过,并将于2023年1月1日正式生效。根据该修正案,两项短期措施——现有船舶能效指数(EEXI)和碳强度指标(CII)也将于明年初登台,届时将给船舶能效改善、碳排放情况甚至航运市场整体运力带来较大影响。
IMO将新措施视为航运业脱碳的基石。多年来,作为全球碳排放大户之一的航运业一直被诟病排放标准“落后”。然而,这两项即将生效的新规却引发极大争议,部分人士认为新规仍然“很软弱且缺乏雄心”,而另有部分人士则警告称,新规给航运业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限制,而且存在计算方面的漏洞,对航运减排而言事倍功半。
IMO在一份声明中表示,2023年1月1日起,所有船舶将被强制计算EEXI以衡量其能效,同时将开始收集数据以报告其年度CII,并于2024年确定相关CII评级。
EEXI是基于船舶能效设计指标(EEDI)建立的一个最低能源效率标准,相当于EEDI的“升级版”。EEDI于2013年开始实施,是指根据船舶在设计最大载货状态下,以一定航速航行所需推进动力以及相关辅助功率所消耗的燃油计算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CII则将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与载货量和船舶航行距离联系起来,目标是到2030年将所有商船的碳排放强度较2008年降低40%。根据船舶的碳强度,CII评级将分为A、B、C、D和E,该评级显示了从最佳到最差的性能水平,A是表现最好的,即同样航行距离内温室气体排放较少。C为及格。使用低碳燃料的船舶可以比使用化石燃料的船舶获得更高的CII评级,同时仍然可以在操作、燃料和技术方面做出许多其他改变,以提高评级。
CII评级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降低、愈加严格,未能保持C级以上的公司很有可能会失去租船业务,而连续3年被评为D或任何一年为被评为E的船舶必须提交一份改造计划,以说明如何达到C或以上级别。同时,IMO鼓励政府部门、港口当局和其他利益相关方酌情向评级为A或B的船舶提供奖励。
IMO秘书长林基泽表示,航运作为一个国际性行业,必须在国际标准框架内进行运作,IMO的工作重点和使命是如何引领航运业应对气候变化以及迈向数字未来。 |